《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了周恩來少年時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深刻體會到了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xiàn)了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 這篇故事發(fā)生在上個世界初,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什么是“租界”、 “中華不振”及周恩來生平都知之甚少。而且這節(jié)課要上出效果,要求老師和學生都能談得深刻一些。我之所以選擇這一課的教學,也是為了挑戰(zhàn)一下自己,嘗試一下之前公開課上不敢上的課型。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我布置學生課前搜集了相關(guān)資料,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跡,所以剛才學生們還算對答如流。 這節(jié)課我主要教學二、三、四部分內(nèi)容,親眼目睹中國人在租界所受的屈辱深深刺痛了周恩來,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引發(fā)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 讀書”。 教學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情景,讓學生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中國自己的領土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結(jié)合資料、圖片,激起學生內(nèi)心情感的波瀾。 從租界地回來后,少年周恩來的心情變得“沉重”,常常向租界地方向遠望,沉思,他又在思考什么呢? 在回答校長的提問時,他是響亮而堅定的語氣,可見他是通過深入思考后下定的決心,絕不會動搖,將周恩來的回答與同學的回答進行對比,感受少年周恩來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最后,補充相關(guān)圖片,讓學生了解到周恩來一生都在踐行著這個諾言。同時,我也希望同學們能聯(lián)系當今中國的國情,認識到自身讀書的重要性。 總之,這節(jié)課,遺憾之處還是很多的,希望大家給我提出誠懇的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