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是本學期的共讀書目,同學們已經利用平時的閱讀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所以說,對于這三則寓言故事學生已經十分熟悉了,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點以及三則寓言故事所表達的寓意。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回憶了讀過的寓言故事,并讓學生試著概括寓言故事的特點: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或者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和教訓。讓學生再一次理解寓言的寫作特點。然后再從課題入手,了解三則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再此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們通過題目就能很好地說出故事的大概。 在講解三則寓言的寓意時,我以三則寓言的共同點入手,讓學生明白這三則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話都是謊言,再深入故事,了解他們說謊的原因,從而深刻地了解故事的寓意。在精讀過程中,我抓住了幾點進行了拓展,如《狐貍和葡萄》:“狐貍看到了如此誘人的葡萄,他會是什么神情?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嘴里會怎么說?還會怎么說?”讓學生展開想象,再想想狐貍會想了哪些辦法來摘葡萄,結果怎么樣?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接著從課文內容一步步啟發(fā):狐貍那么想吃,卻沒有吃到葡萄,心情怎么樣?他說了什么話?齊讀狐貍說的話,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狐貍沒有能力辦到這件事情,卻偏偏說葡萄不好吃。”這就是這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断s和狐貍》:讀了這個故事,忽然想到了我們曾經學過的一個故事《狐貍和烏鴉》,烏鴉為什么會受騙?讓學生在分析中了解烏鴉和蟬的本質區(qū)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