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馬說》,完成下面題目。(12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栗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哪兩組句子中劃線的詞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 】【 】 A.一食或盡栗一石;食不飽
B.食之不能盡其材;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C.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
D.策之不以其 ;可以調(diào)素琴(《陋室銘》)
E.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
小題2: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認為“千里馬”被摧殘埋沒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2分)
小題3:文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一句強調(diào)了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著決定的作用,韓愈用伯樂、千里馬比喻什么?你對二者的關系有什么看法?(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AB(每對一個得2分)
小題1:(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盡其材。(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1分)著力寫出了“食馬者”平庸、淺薄和愚妄。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其真不知馬也”。(1分)
小題1:文段的“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識別人才的人。(1分)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華不被人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毛遂自薦,把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地顯露出來;而在位者也應知人善任,正確認識、選拔和使用人才。(1分)
小題1:A項中“食”都是“吃”的意思。B項中“之”都是“代詞”。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結合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千里馬”被埋沒的方面,根據(jù)“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分析以及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來體會用意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結合對文章的理解來分析伯樂以及千里馬的比喻義,然后針對兩者關系來談自己的看法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