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新生說課稿
信息發(fā)布者:香草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永遠新生》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是當代著名油畫家、國畫家吳冠中先生為《世界現代藝術圖點》一書所作的序。作者站在中國藝術發(fā)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國藝術傳統(tǒng)之所以有極強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斷地反傳統(tǒng),才使之永遠新生,其間包括異種的不斷地引入。本單元是為書寫的序。這篇課文寫得凝練而有深度
2、教學目標的設計和依據:
閱讀教學須以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為基本條件和導向。《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出發(fā),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睘榇耍Y合本單元的要求和學生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簡況;
(2).理解標題的含義:中國藝術傳統(tǒng)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斷的反傳統(tǒng)使之永遠新生;
(3).體會課文以議論為主兼以適當的敘述的寫法 。
3、教學重點、難點的設計和依據:
為了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的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能夠把握中心論點。.體會課文以議論為主兼以適當的敘述的寫法 。
(2)教學難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如文章最后一段。
二、說學情及學法:
說學情:“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對象為九年級學生,在新課標理念的熏陶下,他們對新課堂的學習是比較熟悉適應的,已積累了三年的學習經驗。但由于所教班級的學生的學習意識、知識基礎、自主探究能力仍薄弱,故應充分挖掘其潛力、互幫互助,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自信心,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
說學法:課前預習,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誦讀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以上學情和新課標要求,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他們鼓勵他們在活動參與中,有意識地磨煉意志,增強信心,學會獲取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讓自己始終處于學習過程的中心,進而使學習變得更加主動高效。
三、說教學方法:
本文,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huán)節(jié),以指導誦讀為主,以語氣作為切入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文句,仔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意境,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并由此啟發(fā)帶動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充分參與,他們可能說得不好,但教師可聯系背景,適當點撥,積極鼓勵肯定學生,讓他們嘗到學習的甜頭。
四、說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朗讀、疏通字詞等。
要求:關鍵字詞是否落實;上下文是否連貫;表達時,口齒是否清晰;儀態(tài)是否自然。
目的: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有意識地磨煉意志,增強信心,學會獲取知識的能力。這一步驟中,教師要大膽放手,把學生的熱情和潛力調動挖掘出來。
(二)導入新課,溫故引新:
1、結合課前準備,從檢測《課前預習》有關入手,導入正題;
由簡介作者入課,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帶著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課堂,在溫故引新中,學生與文本又一次親密接觸,為下個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1)作者簡介
吳冠中是我國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幾十年來,他一直探索著將中西繪畫藝術結合在一起。吳冠中1919年生于江蘇宜興,起初他學工科,因一次機緣參觀了當時由畫家林風眠主持的杭州藝專,便立即被五彩繽紛的藝術美迷住了,下決心改行從藝,奉獻終生。他志在將中西藝術結合在一起,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書名來概括,那就是\'要藝術不要命\'。
吳冠中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xiāng)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最近幾年他的畫風有所變化,在一批反映黃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線,自成一種意境。最近,他獲得\'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勛位\'的榮譽。
(2)、題目解說
本文選自《文藝研究》1999年第3期。這是著名油畫家、國畫家吳冠中先生為《世界現代藝術圖典》一書所做的序。題目\'永遠新生\'是本文中心論點的中心詞。作者就怎樣才能使藝術永遠新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只有不斷地反傳統(tǒng)才能使藝術永遠新生。
三、問題探究
1、指導學生分不同形式朗讀,評價朗讀的效果;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體會所借之物抒所言之情的內在聯系,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2、閱讀課文,簡要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藝術怎樣才能做到\'永遠新生\'?
【明確】 此題旨在要求同學們通讀全文后,能夠把握中心論點。做到了\'反傳統(tǒng),反反傳統(tǒng),反反反傳統(tǒng)\'和\'引入異種\',就能使藝術\'永遠新生\'。
3、細讀下列文字,并回答問題。
保管傳統(tǒng)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創(chuàng)造者,也許回頭浪子倒居于優(yōu)勢,既跨越了孤陋寡聞,又立足于土生土長。
?。?)這段文字用形象的語言講了一個怎樣的觀點?
?。?)你能舉出實例來支持這個觀點嗎?
【明確】
(1)這段形象的文字講了這樣一個觀點:那些扎根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并學習、引入外國藝術精華的人有可能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創(chuàng)新者。
?。?)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本文作者吳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國繪畫傳統(tǒng)、又精于西洋藝術的大藝術家,他們的繪畫都經歷了一個不斷反傳統(tǒng)的、引入新異種的過程,所以他們都有所創(chuàng)新。
4、結構分析
?。?)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個自然段,以\'藝術生命力\'為線索,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論述世界上眾多的藝術珍品都 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與篩選。
第二部分(2):論述藝術傳統(tǒng)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斷反傳統(tǒng)使這之永遠新生;異種的引入是藝術創(chuàng)新的關鍵所在。
第三部分(3):表達對《世界現代藝術圖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三部分(4):論述能夠使中國傳統(tǒng)藝術永遠新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人是那些既繼承了中國藝術傳統(tǒng)又積極學習、引進西方藝術精華的人。
?。?)結構圖表
┏ 現在的珍品,當時不是 ┓
┏時間的篩選 ┗ 當時的珍品,現在不是 ┛ 是試金石
┃ ┏ 不斷地反傳統(tǒng) ┓
┃永遠的新生 ┗ 異種的不斷引入 ┛ 是生命力
永遠新生 ┫ ┏ 彼此交往日益親密 ┓
┃\'圖典的出版 ┗ 感悟交流逐步深入 ┛ 順應潮流
┃ ┏ 繼承中國傳統(tǒng)藝術 ┓
┗ 不斷地創(chuàng)新 ┗ 學習引進西方藝術 ┛ 靠浪子回頭
四、深入探究
?。?、怎樣理解第二段第4、第5兩句話?
【明確】第4句指出\'中國的藝術傳統(tǒng)無限豐富\'是一個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風格只能說體現了中國藝術的某些傳統(tǒng),而不能說代表了中國的藝術傳統(tǒng)。第5句“反”的疊加使用,體現了哲學“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概括地反映了藝術發(fā)展的現實。
2、怎樣理解最后一段?
【明確】最后一段教學設計>文章指出,能夠使中國傳統(tǒng)藝術永遠新生、不斷革新的人是那些既繼承了中國藝術傳統(tǒng)又積極學習,引入西方藝術精華的人。這一段分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批評藝術的獵奇,說\'這絕非藝術創(chuàng)造\'。第二層是本段的重點,論述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人。這里出現三個對比概念,即\'保管傳統(tǒng)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頭浪子\'。這三種人無疑是\'回頭浪子\'能夠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因為回頭浪子既扎根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又能學習和引入西方精華;而\'保管傳統(tǒng)的孝子\'是只知繼承,不求發(fā)展,最終傳統(tǒng)藝術不能適應新形勢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因為他們眼中只有“外”,就更談不上繼承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這樣對比著論證,既生動形象,又容易說透道理。
3、為什么說不斷地反傳統(tǒng)才能使傳統(tǒng)永遠新生?
資料搜集揭示:因為不斷反掉的是那些傳統(tǒng)中已失去生命力的東西,屬于糟粕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不斷在反掉,剩下了精華,不就使傳統(tǒng)更具有生命力了嗎?
推理過程剖析:說到底這是一個繼承和發(fā)展的問題,不是全盤否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淘盡黃沙始見金,凡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往往是精華。而引進外國藝術的過程也同反傳統(tǒng)過程一樣是一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過程。
結論:只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才能有傳統(tǒng)的永遠新生,永遠年輕。
4、寫作特點分析
?。?)教學設計>文章高度濃縮,環(huán)環(huán)相扣,登高俯視,立意高遠。
作者站在中國藝術發(fā)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國藝術傳統(tǒng)之所以有極強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斷的反傳統(tǒng),才使之永遠新生,其中包括異種的不斷引入。作者以此來支持《世界現代藝術圖典》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序文僅七八百字,但環(huán)環(huán)相扣,極具說服力,乃一派大家風范。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說理透徹。
文中多處用到比喻論證,使說理更為形象透徹,如\'空手回\'\'一腳踢死\'\'絆腳石\',形象地描畫出了對本文藝術的一概否定者,論證了引物引入異種并不容易。再如結尾句以\'保管傳統(tǒng)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頭浪子\'三種人的對比,形象生動地論證了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的人應是怎樣的人。
?。?)用典型事例證明觀點,行文干凈利落。
教學設計>文章在敘述事例時,典型而又干凈利落,這是因為議論文的記敘是為了證明論點,所以敘事力求干凈利落,盡量用點睛之筆直取要害,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五、小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