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說課稿
信息發(fā)布者:香草
一、設計理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總體目標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我的課程設計理念是力爭讓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從一語三文(即語言、文章、文學、文化)的角度細讀、精品蘇軾的中秋詞。
二、分析學情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主要功能是為剛踏入初中的學生打開一個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第三單元向學生展示一幅祖國各地的“民俗風情”畫。
(一)語言方面分析學情: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可以掌握其重點的實詞和虛詞。
(二)文章方面分析學情:學生通過本單元所學的小說《社戲》、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及古詩《十五夜望月》,可以更好的把握這首詞的結構、意旨和感情。
(三)文學方面分析學情:這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需要以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來引導學生欣賞詞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情境美。
(四)文化方面分析學情:這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師生共同研讀詩詞來比較中西詩歌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存在的差異。
三、解讀教材
(一)感悟教材:
《水調歌頭》是蘇詞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想奇拔、蹊徑獨辟,極富浪漫色彩。41歲的他為密州太守,實質上仍處于外放冷遇地位。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按笞怼鼻矐咽侵鳎弧凹鎽炎佑伞笔禽o。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情感目標: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策略
(一)教學方法:教師的“教”體現(xiàn)在——情感激發(fā)、幽默點染、意理闡發(fā)。
(二)學習方法:學生的“學”體現(xiàn)在——自主探究、體驗感悟、真情表達。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流程
(一)教學導入部分:
在蘇軾以前,詞是佐歡侑酒的工具,詞到了蘇軾的手里不再是佐歡侑酒的工具,而成為詞人自己言志抒情的工具。蘇軾的豪放詞首推《念奴嬌.赤壁懷古》;值得注意的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誰能猜出來老師最喜歡的是哪一首豪放詞?
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一種師生聊天式的情境氛圍。在師生的談話、問話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學主體部分:
1.讀詩文,悟語言: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領讀和全班齊讀),讓學生感知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從語言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詞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強調讓學生品味該詞的節(jié)奏、音調和聲情。
2.理結構,會意旨:
在語言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再上升一個研究層面,看看整首詞上闋和下闋分別側重寫了哪些內容?整首詞主要抒發(fā)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該詞的中心旨意。這樣設計主要考察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學生自己可以輕松應對。這里要讓學生盡情的表達,暢所欲言。
3.品文字,析效果:
詩讀的多了,讀熟了,就有了比較,有了鑒別和欣賞?!端{歌頭》是蘇軾豪放詞中的代表作。這“豪放”一詞究竟指的是什么?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文學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深入感悟該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里了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詩歌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駕馭語言的技巧,沒有對語言美的一種敏銳的感受力很難欣賞其中細微的妙處。這部分需要教師適當?shù)囊龑В瑔栴}已經由淺入深。這里就是本課的重點,此刻學生好比逆風而上。教師需要出示參考答案:“豪放”一詞可以理解為東坡性情豪放不受格律束縛。另外,蘇軾后期的詞是向外部的廣闊世界馳騁,恢宏擴大。他的詞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時空的強烈要求,古往今來,天上人間,筆墨沒有一點約束。最后,他讓自己的性情自然流露于詞中,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4.廣比較,探文化:
l 閱讀下面的三首詩詞,然后回答問題。
①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②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③(英國)哈代《擋住那月光》
關上窗戶,拉下窗簾,擋住那悄悄灑來的月光,她那姿色太象她從前——在我們的琴兒還沒積上,多年塵土,石碑猶未刻上,我們念到的名字那時光。
……
別拂動樹梢,叫午夜的香氣,彌漫四周,纏綿不逸,喚醒當年它吹給我和你的,同樣甜蜜的情意,那時節(jié)生活好比笑聲,愛呵,同人們所說的無異。
這燈光照明的普通房間,鎖住了我的視線與思路;讓雜物在朦朧中隱現(xiàn),敷衍的話語從口中編出;人生初開的花呵,太香甜,它結出的果子呵,太苦!
(1)請結合以上三首詩詞的內容,說說李白蘇軾舉頭望月、哈代關窗擋月的原因。
(2)以上三首詩詞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詩中月亮意象的一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在此設計兩道思考題,把學生引向一個更高的文化領域和精神境界。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去探究各民族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深層結構。這里是本節(jié)課教學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教師出示參考答案:(1)李白蘇軾舉頭望月是思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望月抒懷、望月懷遠),哈代關窗擋月是因為愛已消失,詩人不想回憶從前美麗的時光、甜蜜的情意、歡笑的生活。(2) 中國詩歌中的月亮使人感到“清寒”(霜、清、冷),有清寒之美,而外國詩歌中的月亮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有溫馨之美。
(三)教學結語部分: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文化體系中最輝煌燦爛、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歷史彌麗、咀嚼不盡的精華。詩經、楚辭、諸子散文、漢賦、魏晉詩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真是此起彼伏,此隱而彼顯,不斷創(chuàng)造出與時代風貌相契合的文學奇觀。對于這種種的文學奇觀我們都可以運用一語三文的學習方式去多角度的品析。這樣,你就可以感受到“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的快樂!
布置作業(yè):
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自己品讀和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這兩首豪放詞。
六、教學感悟
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閱讀方面的建議:“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反思這一節(jié)課發(fā)覺:
(一)本節(jié)課設計的亮點
一首含義豐富的詩歌,好像一顆多面體的寶石,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組合。一語三文的授課線索,旨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二)本節(jié)課設計的不足
由于初一學生的生活經驗、思想境界、心理氣質和文藝修養(yǎng)均不夠成熟。因此,從文化的角度去分析還應由教師把握好尺度,不宜深入的挖掘應該點到為止。讓學生明確可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分析詩詞或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
以上是我個人在教學上的一點膚淺的見解,還請在場的各位專家和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