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評課稿
信息發(fā)布者:香草
《風箏》這篇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xiàn)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課標本三上的課文,被安排在第三單元的第二篇文章的位置,是一篇精讀課文。
林老師教授的是本文的第1課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講了什么,同時要認識文中生字,讀準字音。在此基礎上精讀課文1、2自然段,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
聽了李老師上的《風箏》一課,無論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或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下面我就根據(jù)自己聽課后的幾點感受,做如下評
一、 教材處理上,大刀闊斧,取舍恰當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致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而自然變化的。在如此多的內(nèi)容中,李念念老師可以說是大刀闊斧,非常準確地給自己的第1課時的內(nèi)容進行定位,那就是選擇做風箏和放風箏的內(nèi)容,從中體會“快樂”。正是因為李念念老師對教材的取舍得當,使得聽課者對“快樂”這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徹了。
二、詞語教學上,多種方法,靈活運用
詞、句訓練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而中段的閱讀教學和高段的閱讀教學是不同的,主要是通過詞句教學加以區(qū)分。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抓著一個個詞語,深入學習。在李念念老師執(zhí)教的《風箏》一課中,李念念老師就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理解“精心”一詞,李念念老師問:“什么叫精心?”學生回答有“用心、認真、專心 、一心一意”。其實教師就是采用了“換詞”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以往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并進行語言的積累。又如教學“憧憬”一詞?!般裤健边@個詞,如果說它在字典里的意思,對于三上的孩子而言,是越說越糊涂,如何能讓孩子知曉這個詞的意思呢?教師就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說想做什么樣的風箏,通過孩子說一系列想象中風箏的樣子后,教師告訴孩子這就是“憧憬”。如此理解詞語,水到渠成,銘記于心。還比如教學“翩翩”一詞,就是讓孩子運用自己的生活背景進行理解的,讓孩子看到這個詞,想象到了什么,如此就很好理解了詞語。
三、朗讀教學上,富有層次,形式多樣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
李念念老師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朗讀都提出了要求,初讀時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指名輪讀課文時,要了解課文內(nèi)容,精讀則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有方向地讀,教學便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念念老師在給了學生足夠時間閱讀課文之后,便結(jié)合學生初讀時的體會的快樂心情,抓典型詞句,引導細讀揣摩,涵詠品味其間的妙處,力圖使優(yōu)美的文字訴諸學生的聽覺、視覺使之賞心、激趣、動情而在學生有所感悟后再讀課文,這時文本的語言就融入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進而轉(zhuǎn)化成具有豐富人文內(nèi)涵的鮮活的語言。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朗讀使學生語言的積累水到渠成。同時,在朗讀教學中,李念念老師運用多種朗讀方式,如自由讀、輪讀、指名讀、同桌合作讀、以評促讀等,使得整個課堂上是書聲瑯瑯。
當然,這堂課也有有值得探討的地方,比如李念念老師在教學做風箏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讓學生說做風箏的時候在想些什么。照理說,做風箏時什么都不能想,一想,風箏就做不好了,一定要專心地做。另外,在這里進行想象,也沒有體會到“快樂”的內(nèi)容。這不就想是胡君老師說的挖坑不見井,白費力氣呢?何不把時間用在更值得用的地方。但我認為李念念老師的這堂課是成功的,不看別的,看執(zhí)教教師的自如,看上課學生的愉悅,看聽課老師的輕松,足以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