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評課稿
信息發(fā)布者:香草
第一、課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
課堂伊始,王老師從熱點話題導入:2003年,我國航空飛天史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中國首次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從而我們認識了一位英雄——楊利偉,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就是萬里長城,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再從長城的英文單詞拋出了問題:為什么外國人要把長城叫做“偉大的墻”“了不起的墻”呢?偉大在哪?從而自然的轉(zhuǎn)入學問。
從遠看長城、近觀城墻,面對這樣氣魄雄偉的長城,我們怎能不為之贊嘆,為之佩服呢?就連許多國家領導人來到中國、游覽了我國的萬里長城,都無不稱奇呢!出示了三個國家領導人的話,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在讀中,民族自豪感再次得以升華。
到后來的“為什么說這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的解讀,學生的愛國熱情得以激發(fā)。
第二、多媒體為教學服務,幫助了解長城特點。
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王老師抓住了長城的長和長城的獨特構(gòu)造來學習。
出示長城的遠、近兩張情境圖,學生很快的找到了作者的觀察點和文章中相對應的段落。課件演示(長城示意圖)并講解:從東頭的山海關開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頭的嘉峪關,經(jīng)過甘肅、寧夏、陜西、山西等10來個地方,全長一萬三千里。學生一下子就體會到了長城的長。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體會長城的獨特構(gòu)造時,也很好的利用了多媒體,形象的演示,學生通過指指認認很快就搞清楚了,也明白了這些設施的作用。王老師還利用地圖,讓學生找出長城的位置和所經(jīng)過的地區(qū),使學生對長城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感受。這一點做的非常到位。又讓學生全員參與,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學習,更好的認識地圖,及了解地圖的作用。
第三、抓重點語句,品味語言,體現(xiàn)了語文味。
第1自然段,抓住比喻句和列數(shù)字“一萬三千里”的品讀,體會到了長城長的特點。
第3自然段,教師關注文本,引領學生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是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抓住“數(shù)不清、兩三千斤重”體會到工程浩大;“沒有……沒有……”體會到設備的簡陋;“無數(shù)……無數(shù)……”“一步一步地”體會到條件的艱苦。多種形式反復地讀,引導學生體會到無數(shù)古代勞動人民再修筑長城時付出的血汗。教學中,教師的描述,也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建造長城的壯舉。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學生也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另外,教師的語言非常煽情。他自己飽滿的情感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如:體會長城的長,王老師是這么說的:全長一萬三千多里,一里等于500米,換算一下,13000多里就有我們學校32500個操場的跑道那么長,你每天跑學校操場的10圈,得跑上8、9年,如此一來,學生就能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還有體會“為什么說這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之后,師述:是呀,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據(jù)計算,如果用修筑長城的磚頭和條石筑成一道寬1米,高5米的墻,這道墻可以圍繞地球一周多,這樣的長城修筑需要多少代人的生命的付出。在完全沒有科學技術支持的古代,能夠修筑如此雄偉的長城,能不說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能不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嗎?這樣的話語是充滿智慧的,富有激情的,一次,學生再次發(fā)出贊嘆時,語氣就非常到位了。
最后呢,針對本堂課,我覺得有幾點還有待商討:第2自然段,該怎樣教學,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長城的“高大堅固”;本堂課的板書非常有味道,但是,學生沒有這個能力歸納出來,教師該怎么引出更自然呢?
總之,王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的課,讓我們對他表示感謝!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