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說課稿
信息發(fā)布者:香草
一.說內(nèi)容
《再見了,親人》是新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第四組課文是從情感熏陶的角度提出的,主題是“他們令我們感動”。 學習第四單元的課文,要指導學生繼續(xù)運用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體會句子包含的意思的方法,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高。
《再見了,親人》是本單元第一篇精讀課文,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也就起著尤為重要的作 用.這是一篇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密不可分的親情.本文以情為線索,采用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記敘了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并引入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回憶,把現(xiàn)實的告別場面與往事結(jié)合起來.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以后,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首先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以上這些能力的具備,為學習本課打好了基礎。但是,本課所描寫的內(nèi)容是發(fā)生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的特殊環(huán)境下的事件,由于學生對歷史知識了解上的局限,對于體會文中所表達的中朝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師用常態(tài)的教學手段很難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時注意對背景的介紹,以及信息技術(shù)手段的使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幫助他們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編寫的意圖,新課標教學的要求,結(jié)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同歸于盡”、“唯一”等詞語及重點句含義。學習文章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2、通過自主、合作、交流學習方式及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章真情,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3、感悟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從中理解“親人”二字真正的含義.
四.說教學重難點
這篇課文,學生能理解志愿軍復述的往事,但由于抗美援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遙遠,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體會這種交織著血與淚的親情,就不容易了。因此,我把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和密不可分的親情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根據(jù)本課抒情性較強的特點,我采用“以讀激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即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人物之間的聯(lián)系后,通過抓重點詞句,創(chuàng)境朗讀,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文章中心,感悟語言傳達的情感,使學生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心靈不斷得到凈化,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效果。具體教法是:
1、以讀代講法: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自身規(guī)律。中朝兩國人民那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不是用一兩句話能夠說明的.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式: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教師引讀、配樂讀為學生創(chuàng)造朗讀的機會和情境,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jié)合,相互促進。
2、情境教學法:文章不是無情物,為了達到“披文以入情”的教學目的。我借助錄相、圖片再現(xiàn)當時場面。通過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表達的更加強烈。
3、觀察、想象法:通過觀察書中圖片、文字,啟發(fā)他們展開想象,豐富課文內(nèi)涵,拓寬思想,強化積累。
六.說教學流程
這篇課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摯而且強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熏陶,進而感受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zhì)的高尚,所以我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突出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強調(diào)情感體驗,牢牢抓住“親人”二字展開,從查閱工具書,理解從字面的角度來看,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才是親人入手,再感悟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理解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guān)系,然后結(jié)合汶川大地震,從社會角度對“
親人”一詞進行探討,理解不光戰(zhàn)爭年代有親人,和平年代也有親人,最后指導學生把美好的真情內(nèi)化為自己的情感,并學會怎樣和身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親人”關(guān)系。以下,是我教學中幾點具體的做法:
1、補文入境,重回歷史,基于文本.
初讀之前,我首先補充了背景資料的介紹,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我國先后出兵130萬人,14萬人卻忠骨長埋。年代久遠,學生容易感到陌生,教師的補白可以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時代背景。130萬、14萬,這震撼人心的數(shù)字,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朝鮮人民的心靈距離,仿佛重回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2、咬文嚼字,體味悟情,解讀文本.
語言是有溫度的,我們要善于抓住關(guān)鍵的詞句,讓學生于細微處體會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比如,大娘送打糕這個事例,我先讓學生找一找大娘是怎樣送打糕的,再引導學生通過“全村”“頂著”“冒著”“穿過”這幾個詞語來理解大娘要帶領那么多人,還要穿過敵人的包圍圈,躲過敵人的炮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她冒著生命危險送來的打糕就是一份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再比如,大娘救傷員這個例子,我用比較詞語的方法,抓住一個“丟”和一個“背”,讓學生感受大娘心中,志愿軍戰(zhàn)士不是親人,卻更勝親人。又比如,大嫂挖野菜這個事例,我針對“前沿陣地”這個詞設疑,提出兩個問題:前沿陣地是挖野菜的地方嗎?是什么力量讓大嫂去前沿陣地挖野菜呢?學生在解疑的過程中,明白到大嫂失去雙腿是明知道有危險卻毫不猶豫,自然能感受到這種深情厚誼。抓住了文中的這些文眼,就可以順藤摸瓜,讓學生更好地去解讀文本了.中朝人民之間這種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情感,也就體會到位了。
3、想象畫面,境中生情,挖掘文本.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語言的背后更有無窮的韻味。我們要賦予語言鮮活的形象,使其充滿生命力,就要在想象中引導學生感悟當中豐富美好的情感。以大娘為例,文中有個句子: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我讓學生想象:八年來,大娘還為志愿軍做了什么事情?這里,學生既要結(jié)合歷史,又要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得越多,說得越細,就越容易體會這種慈母般的溫暖。說到這里,我又順勢一問:“難道僅僅是朝鮮人民是我們志愿軍的親人嗎?我們志愿軍是不是朝鮮人民的親人?” 并讓學生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志愿軍為朝鮮人民也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在這里,我引領學生通過想像,認真挖掘文本的生長點,努力讓文本“活” 起來,“厚”起來,達到發(fā)展文本,豐富文本的目的.
4、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升華,超越文本.
特級教師李吉林認為:教師以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的情緒,容易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獲得豐富的審美感。所謂的“傳情”,就是一點一滴去滲透,一次一次去感染的。教師的真情,可以如同火種,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苗。
(1)我以生活畫面展示情境,幫助學生體會親情。如大娘失去唯一的親人,學生容易體會到大娘晚景凄涼,從此感到寂寞,沒有人陪伴,卻不容易體會到大娘心中的那種痛苦。我在此時創(chuàng)設情境:大娘看著孫子出生,看著他長大,他笑了,大娘也感到幸福;下雨了,大娘擔心他著涼;炮彈響起了,大娘擔心他受傷。學生也有過這樣被愛的體驗,能感受到小孫孫在大娘生命中的意義,這時教師再來一個轉(zhuǎn)折:就是這樣一個唯一的親人,大娘卻丟下他,背回了志愿軍。此時此刻,這種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情感就呼之欲出了。
2)我還以語言描繪情境,推動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學習后面三段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朗讀:
八年的同生共死,八年的朝夕相處,如今就要分離,看!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握著手說——再見了,親人!
聽,汽笛鳴起,就要上火車了,他們依依不舍地說——再見了,親人!
火車馬上就要離站,戰(zhàn)士們緊緊拉著朝鮮人民的手,深情地說——再見了,親人!
列車緩緩開動了,朝鮮
人民跟著列車邊跑邊喊,急切地呼喊——再見了,親人!
列車隆隆向前,戰(zhàn)士們還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愿——(引讀最后三段)
新課標指出:高年段的朗讀要求,不僅要做到正確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讓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讀,更是我在教學中突破感情的一個方法。在這里,我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指導學生有層次的朗讀,將學生感情一步步推向了高潮,構(gòu)建一個開放和創(chuàng)新的語文課程,從而達到超越文本的目的.
5、課后拓展,內(nèi)化情感,回歸文本。
課文學到這里,學生們已經(jīng)深刻地理解到中朝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于是,我又拋出一個問題:“戰(zhàn)爭年代由于流血犧牲,容易形成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這種親人關(guān)系,那我們現(xiàn)在處于和平年代,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人也就無處可尋了,是嗎?”以此問題,激發(fā)學生深入地進行思考。通過討論曾經(jīng)的非典,不久前的汶川地震,以及身邊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對學生的心靈進行滌蕩,形成他們美好的情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并學會和身邊的人親人般地相處。從而完滿地突破了本文的重難點,回歸到了本課的主題“親人”。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我重感悟、重情境創(chuàng)設、重朗讀。以上所談,是我在 <<再見了,親人>>一課的教學中,抓住“親人”一詞,突出情感線的一些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