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望著雨中西湖的迷蒙景色,蘇軾詩興大發(fā),吟誦出了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div>
繁花似錦【fán huā sì jǐn】
詞義: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象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例句:春天來了,玄武湖畔楊柳青青,繁花似錦,引得許多游人在湖邊留影。
餞行【jiàn xíng】
詞義:設(shè)酒送行。
例句:聽說他要到汶川去支教,我們多年的好朋友準(zhǔn)備今晚為他餞行。
觸動【chù dòng】
詞義: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例句:這句話觸動了她的傷心事,她不由地滴下淚來,向我們哭訴她的遭遇。
敬仰【jìng yǎng】
詞義:敬重仰慕。
例句:我們無限敬仰的著名物理學(xué)家——錢偉長先生去世了,全國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
譽滿天下【yù mǎn tiān xià】
詞義:美好的名聲天下皆知。
例句:海爾成功的商業(yè)運作,特別是它的誠信服務(wù)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品牌已經(jīng)譽滿天下。
暫時【zàn shí 】
詞義:短時間內(nèi)。
例句:小明太調(diào)皮了,媽媽決定暫時給他報一個書法班,看看能否讓他心平氣和一些。
佇立【zhù lì】
詞義:久立,長時間地站著。
例句:看著好朋友登上了飛機,去國外尋找他的夢想,我久久地佇立在那兒,滿腦子都是我們相處的美好時光……
凝視【níng shì】
詞義:不眨眼地看。
例句:凝視著老師那慈祥的目光,我不禁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一行行感動的文字。
浩浩蕩蕩【hào hào dàng dàng】
詞義:水勢壯闊貌。后多形容氣勢雄壯,規(guī)模巨大。
例句:曹操率領(lǐng)著號稱83萬的兵馬,浩浩蕩蕩地向江東殺來。
依依惜別【yī yī xī bié】
詞義:依依:留戀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例句:朝夕相處三年的同學(xué)就要離開了,我們心中怎能不涌出依依惜別的深情呢?
按捺不住【àn nà bú zhù】
詞義:按捺:壓抑,忍耐。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例句:聽說蔣介石撕毀協(xié)定,悍然發(fā)動內(nèi)戰(zhàn),戰(zhàn)士們再也按捺不住滿腔怒火,紛紛請戰(zhàn)。
膾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詞義:膾:切細(xì)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傳誦。
例句:這首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是年僅26歲的王勃即興而作的。
近義詞
- 暮春——晚春
- 仰望——仰視
- 暫時——暫且
- 友誼——情誼
- 膾炙人口——交口稱譽
- 繁花似錦——花團(tuán)錦簇
反義詞
- 友誼——仇恨
- 遠(yuǎn)眺——近看
- 知己——敵對
- 依依惜別——一刀兩斷
三、課文知識
段落分析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送別時間、地點和人物。
第二段(第2—3自然段)敘寫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飲酒話別的情景。
第三段(第4—5自然段)描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友人遠(yuǎn)去而觸景生情,寫下著名詩篇。
中心思想
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課文敘述了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好友孟浩然餞行的事,描繪了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美景,抒發(fā)了詩人送別友人無限依戀的感情。
寫作特點
1.詩文印證,相得益彰。文證詩,詩證文,詩文交融滲透,相得益彰。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對應(yīng)詩歌的一,二句,而四五自然段則與詩歌三四句印證。
2.描寫生動,情景交融。描繪詩人形象,表現(xiàn)詩人心境,達(dá)到情景交融,觸景生情,水到渠成地引出古詩,使詩文渾然一體,沒有生拼硬湊之感,也是值得我們揣摩學(xué)習(xí)的。
篇章理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詞語注釋
(1)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2)之:往。
(3)廣陵:即揚州。
(4)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5)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6)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
(7)下:順流向下而行。
(8)碧空盡:在青綠色的天空消失。盡:消失?! ?/p>
(9)唯見:只見。
(10)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古詩今譯
老朋友從西邊辭別黃鶴樓, 在煙霧迷蒙、百花盛開的三月去繁華的揚州。孤獨的帆船遠(yuǎn)去的影子在蔚藍(lán)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到長江水向天邊奔流。
四、知識拓展黃鶴樓
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quán)為實現(xiàn)“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瞭望。
至唐朝,其軍事性質(zhì)逐漸演變?yōu)橹拿麆倬包c,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 句以及《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chǔ)?!?/font>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陽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游,后又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以“當(dāng)路無人”,只好還歸故園。開元二十八年(740)詩人王昌齡游襄陽,和他相聚甚歡,但此時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瘡,據(jù)說就是因為“食鮮疾動”,終于病故,年五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