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揀兒童多處行》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片段】 師:按著作者的行蹤你把這篇文章分成幾段? 生1:分成四段,第一段是1——2自然段,寫的是在頤和園門口;第二段是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在知春亭畔;第三段是第4——8自然段,寫的是在玉蘭堂的院落里;第四段式第9自然段。,寫了作者感想。 生2:我同意xxx的分段根據(jù),也是寫了頤和園、知春亭畔、玉瀾堂的院落及感想,但具體的內(nèi)容我跟她有些不同。我認為,第四自然段放在第二段中,也是寫了發(fā)生在知春亭的。 眾生七嘴八舌,兩種觀點都有。在我看來,答案還是很明顯的,我到很想聽聽他們是怎們認為的?當然讓學生單純地說答案很顯然是沒有價值的,引領(lǐng)他們走進文本,在文章中找答案學會看書才是關(guān)鍵,于是我這樣問道: 請你們再讀讀文章,想想在頤和園、知春亭畔、玉瀾堂的院落里作者分別寫了什么?找找你們這樣分段的依據(jù)。 李嘉誠:我認為第四自然段放在第二段中,我是從第五自然段的開頭,“走進玉瀾堂的院落里……”用排除法,到這兒作者才走進玉瀾堂,那前面的就是知春亭了。 廣益:我認為第四自然段在第三段,你看第四句的開頭,“沿著湖邊的白石欄桿向玉瀾堂走去……”那當然是些玉瀾堂了 很顯然,他們兩個人分段的理由是一樣的,這下孩子們又在哪里進行無謂的爭論。這時,子揚高高地舉起了手。 子揚:我認為第四自然段放在第三段。剛才聽聽嘉城和廣益理由都差不多,而我在閱讀時發(fā)現(xiàn),在每一個地點,寫的事物也是不一樣的。第一段,在頤和園門口,游人多兒童多。第二段在知春亭畔,寫了兒童多,還充滿朝氣;第三段這寫到了海棠花。第四自然段寫的是從知春亭到玉瀾堂的路上,主要還是寫了兒童多,所以我認為這一段還是放在第三段好。 子揚的回答得到大家的一片掌聲。
反思: 子揚的回答理由很充分,我想假如讓我讓我回答還不一定說出這么完整的理由,后生可畏!課我也是慶幸的,因為我給了他們回答展示的空間。 我是一位懶老師,在課堂上能不講的盡量不講。這樣也好,學生們會說了,課堂上預習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他們常常講的忘我,有時經(jīng)常為一些大人看似簡單的問題說上大半節(jié)課造成我在課堂上沒有作業(yè)時間。 我們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已一年了,個中堅持下來的是都想要發(fā)言的熱情。那么我干脆給你個小組,在同伴面前盡情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