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時期,我因醫(yī)牙,每日傍晚,從北影后門行至前門,上跨街橋,到對面教育印刷廠的牙科診所去。在那立交橋上,我?guī)缀趺看味伎匆娨粋€殘了雙腿的瞎眼老頭兒,臥在那兒伸手乞錢。其中有三次,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給那瞎老頭兒錢。照例是十元錢和一塑料袋包子。 跨街橋上上下下的人很多,不少的人便駐足望著那一情形,但是沒人掏出自己的錢包。
有一天風大,將老太婆剛掏出的十元錢刮到了一個小伙子腳旁。他撿起,明知是誰的錢, 卻若無其事地往自己兜里一揣,揚長下了跨街橋。所有在場的人,都從橋上盯著他的背影。我想他一定能意識到這一點的,所以沒勇氣回頭也朝橋上的人們望。
瞎老頭問老太婆:“好人,你想給我的錢,被風刮跑了吧?那也算給我了!我心受了!”
老太婆說:“是被風刮跑了。可已經(jīng)有人替我撿回來了!給!……”
我認識那老太婆。她從早到晚在離橋不遠的地方賣茶葉蛋。我想她一天掙不了幾個十元錢的。
于是,幾乎每個駐足看著的人,都默默掏出了自己的錢包。
那一天我沒有去牙科診所。因為_________________。
后來那瞎老頭不知去向了。
而那老太婆仍在原地賣茶葉蛋。
有天我經(jīng)過她跟前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買她的茶蛋。我不迷信,可我似乎覺得她腦后有光環(huán)閃耀。
我問她:“您認識那老頭?”
她搖搖頭,反問我:“可憐的老頭兒,他哪兒去了?”
我也只有以搖頭作為回答。
她長長地嘆了口氣。我從中頓時感到一種真真實實的善良仿佛從這賣茶蛋的老太婆心里作用到了我自己的心里。
1.根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補全文中省略的話。
2.用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
3.“不少的人便駐足望著那一情形,但是沒人掏出自己的錢包?!庇谑牵瑤缀趺總€駐足看著的人,都默默掏出了自己的錢包?!闭堈f出其中變化的原因。
4.“可我似乎覺得她腦后有光環(huán)閃耀。”文中的“光環(huán)閃耀”是否是陽光的作用?為什么?
5.你覺得用“善良”做標題與原文標題孰優(yōu)孰劣?
參考答案:
1.我也傾囊相助。
2.作者從賣茶葉蛋的老太婆屢次給天橋上行乞老人錢的事,感受到老太婆的善良之心。
3.開始,人們并不想施舍,但是看到老太婆和青年不同的所作所為,被感動了,所以后來每個駐足的人都掏出了錢包。
4.不是陽光的作用。是作者感受到老太婆那顆令人感動的善良之心,如同光芒一樣照耀著她的全身。
5.原題比較好。從原題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老太婆的那種善良之心與其他行人的善良之舉存在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 |